兩江新區:瞄準建設“兩高兩區”目標統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創造高品質生活
發布時間:2021-03-15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以貫之的要求。
3月7日,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并且要求“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三年前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黨中央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出重慶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
2月22日,市委書記陳敏爾在市管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新時代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五年。要正確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關系,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
兩江新區是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也是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和重要增長極。2020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了新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的新目標。
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表示,新區緊緊圍繞把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瞄準建設“兩高兩區”目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奮力體現高質量發展引領和高品質生活示范作用。
聚焦科技創新 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兩江新區把創新作為今年“一號工程”, 以產業創新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注重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三鏈融合,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強大動能。
兩江協同創新區從無到有,按照加強產業、人才、生活、生態“四個協同”要求,瞄準新興產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已引進30余家國內外一流大學大院大所;禮嘉智慧公園集納上百個智慧應用場景,成為智能化應用先發地和示范引領地;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集聚數字經濟企業5600家,是重慶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集中承載地......
3月2日,我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兩江新區多項項目體現創新元素。
位于禮嘉智慧公園的極客社區項目充分融入創新和智慧元素,將集中呈現居住辦公、社區服務及休閑娛樂等多類型的未來智慧生活場景。
兩江協同創新區一期標準廠房(創新工坊)項目,是各高校研究成果孵化中試基地,涵蓋了上海交大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等智能實驗室,將有力推動科研成果市場化、促進創新企業孵化。
兩江新區將繼續全力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建好創新平臺、創新生態、創新機制,在打造創新引擎上當好表率,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聚焦實體經濟 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兩江新區汽車、電子兩大制造業支柱產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加速提質增效,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日漸形成,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后勁十足。
汽車產業作為兩江新區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持續進軍高端化智能化,長安汽車、長安福特、上汽紅巖等整車企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3月1日,長安汽車正式宣布APA6.0遠程智能泊車技術首發成功,成為業內首個實現這一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長安汽車自2018年發布“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以來,在智能化領域已掌握213項技術,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智能語音等100余項技術實現量產、其中21項為國內首發。
兩江新區前不久獲批全國第四個、西部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新區直管區域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底前車聯網應用覆蓋新區全域,打造成為全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
目前,兩江新區已建成11個汽車產業相關公共服務平臺,主持和參與制定汽車及零部件國內外標準23個,兩江魚復新城獲評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園區。
聚焦改革開放 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兩江新區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入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著力打造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等開放平臺,積極爭取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努力在全市和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果園港作為西部地區唯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今年前兩個月,完成貨物吞吐量313萬噸,同比增長38.5%;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8萬TEU,同比增長60.2%。
得益于基礎設施的完善、物流通道的整合,果園港輻射能力不斷增強。自2016年到2020年,已累計完成投資90億元,建成5000噸級泊位16個,年通過能力達2000萬噸。
今年初,兩江新區打造的多式聯運智慧運營中心正式啟動建設,將為鐵水、水水、鐵公等多式聯運提供一單到底的數字化、標準化服務,為四向通道在果園港的貫通發運打牢軟件基礎。
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 “頭號項目”B保二期正在火熱建設中,將于3月30日前完成樁基工作,6月30日前保稅倉主體封頂,9月30日前竣工。屆時,將進一步豐富果園港保稅物流功能,更好形成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格局。
聚焦智能應用 打造重慶智慧之城
兩江新區統籌推進智能產業、智能制造、智慧應用發展,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全力打造引領時代的智慧之城,助推全市高水平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兩江新區各板塊全面發力,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加快打造中國軟件名園,魚復、水土、龍興三大新城加快打造智能產業集聚區和智能制造創新走廊,禮嘉悅來聯動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美麗智慧灣區。
禮嘉智慧公園搭建起了“永不落幕”的智慧舞臺。全世界頂尖技術、智能應用爭相落戶,讓市民了解大數據智能化、學習大數據智能化,提前體驗未來城市的智慧生活。
作為重慶六張城市新名片之一的禮嘉悅來智慧園,位于兩江新區西北側、嘉陵江畔,山水相依、產城相融,擁有獨特的生態本底、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建設智慧之城的重要載體。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會展經濟,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完善智慧功能配套,加快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商圈建設,營造近悅遠來的發展環境,加快建設令人向往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聚焦民生福祉打造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兩江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標準推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養老、商業、體育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推動產城景深度融合,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樣板,努力成為重慶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示范窗口。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已經成為新區到處可見的風景。截至2020年底,兩江新區已建成包括照母山森林公園、金海灣濱江公園、重慶園博園、悅來會展公園、龍灣森林公園、云頂山公園、白云山公園、九曲河濕地公園等在內的公園119座,轄區綠地率達到40.14%,綠化覆蓋率達到45.14%,人均綠地面積16.17平方米,多項指標超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公園數量和密度居西部城市前列。
兩江新區對標世界頂尖水平,推動 “新城”建設。正以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為目標,加快打造兩江魚復、龍興、水土三大新城,建設“船、港、城、游、購、娛”于一體的國際郵輪母港區,推動寸灘國際新城金山片區城市品質提升。
此外,重慶龍興足球場正在主體施工,預計2022年底前封頂。全面建成后,除承辦2023年足球亞洲杯外,還將引進各類國際國內賽事,打造全市足球賽事中心。
進入新階段、邁上新征程、站在新起點,兩江新區將繼續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謀劃好、落實好“十四五”發展工作,全力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努力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文 王予婷